豆瓣评分8.3║《动物凶猛》:眩目和危险是青春的两面

情感导师 7974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01

《动物凶猛》是王朔的中篇小说。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是根据小说《动物凶猛》改编而来。

豆瓣评分8.3║《动物凶猛》:眩目和危险是青春的两面

作为姜文初次导演的影片,这部片子在国际影坛上为姜文带来了一长串的荣誉。

但是不得不说,影片的成功是基于一个好的脚本。

王朔,1958年出生于南京,作为一个出道即充满争议的作家,他的作品一直被称为“痞子文学”。

大抵是因为他撕破了伪崇高的假面,接地气的大白话,没有八股与书生气,没有端着的高高在上。

如同乡下阿妈画出的田野风光,真实鲜活,热气腾腾。

02

故事开始于偶遇,但是并没有说明遇到的是米兰还是于北蓓,紧接着是同学聚会。

随着一个个名字的道出,蒙尘的岁月开始渐渐露出原有的光泽和生动的轮廓,那些陌生的脸重又变得熟悉和亲切。

于是“我”的回忆缓缓拉开了序幕。

小说以“文革”为背景,主人公是一帮部队大院里的子弟,父母随军队长驻外地,于是少年们过上了“孤儿一样快活、无拘无束”的躁动生活。

在备受压抑的时代氛围中,那些少年身上的野性显得更为旺盛,更为醒目、也更加具有威胁性。

他们逃课、泡妞、打群架,他们由于“不必学习那些后来注定要忘掉的无用的知识”而使自身的动物本能获得了空前的解放;

他们深知自己的未来已被框定于固定的范畴之内,所以他们一点也不担心自己的前程。

一切都无须争取,我只要等待,十八岁时自然会轮到我。

因此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就只剩下随意发泄的精力、四处寻找刺激的欲望、自以为是的狂傲和漂泊不定的心灵。

在“我”的世界里,高氏兄弟是山大王、汪若海是贰臣、于北蓓是狐狸精、米兰是交际花;

家长令人厌恶、学校无聊乏味,而用钥匙入室窥私或顺手拿走不超过十元钱以上的物品,是一种兴趣爱好。

称霸一方的豪强好汉是他们的偶像,全城各处的斗殴是他们永远感兴趣的话题。

“有朝一日剁了声名最显赫的强人取而代之”是他们全体最大的梦想,“谁被叉了,谁被剁了,谁不仗义,而谁又在斗殴中威风八面、奋勇无敌”是他们津津乐道的传奇。

这种对暴力的崇拜和虚荣并不停留在口头上。

年少的他们习惯出门带菜刀和军刺,随时都会参与械斗,根本不知道发憷是什么。

小说中的“我”因为在斗殴中“手黑”,把一个在班级里比较要好的同学往死里打,而得到了朋友们拍肩膀的称赞,于是“我”也“骄傲地挺着胸脯微笑”,洋洋得意.

而若是“叉人都不敢”,就会沦为女孩儿都小瞧的“雏儿”。

假如有谁胆敢出于理性的权衡否定这些冲动的行为,只会让他们觉得怂、丢人。

这种暴力和非理性的组合,是真实的青春。王朔描写青春的暴力,并不是为了歌颂它。

在小说中,作者着意指出少年人这种自以为是的“威风”十分荒诞。

前一刻还在大街上吹牛泡妞、神气十足的一伙人,转眼间就在派出所里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而警察对他们只有反感和轻蔑——他们自以为是地反抗权威,而权威从未把他们当作对手;他们自以为威风地“镇灯市口,戳南池子”,殊不知“公安局全镇!”

然而到了同伴面前,他们又要绞尽脑汁为狼狈的痛哭找出借口,以恢复好汉的虚荣。

这荒诞的虚荣偏偏又能引诱少年付出高昂的代价。

暴力让他们的攻击力极强,非理性让他们可控性极差——这正是动物的特点。

再凶恶的人终究是人,而动物的凶猛根本超出人类的预计,因为人类无法利用理性对此做出想象。

所以,一个让很多名噪一时的强徒都栽在手里的长盛不衰的老炮,面对十几岁孩子炯炯的目光却选择了退让。

多有名,传得越厉害的人我都不憷,再狂我也敢铲他。就怕那十六七的生瓜蛋子!

在那个教育没被普遍重视的年代,未成熟的青少年热衷于英雄主义,讲义气,男子气概,渴望像军人一样勇武。大院里孩子成帮结派,对外傲气,从不服软,像狮子一样梗着脖子战斗。

青春的故事不单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是“动物凶猛”。灿烂与凶猛,在青春中融为一体,如同威猛的狮子,人们一边为其雄壮的气魄倾倒,一边也为其肌肉下伺机而动的暴力恐惧。

这种两面性在这群少年的领头羊——高晋身上体现得最为清晰。

王朔写道:

他当时确实在我们那群孩子中出类拔萃,个子最高,像混血儿一样漂亮,而且具有不同寻常的阅历,这阅历熏陶出他集明朗、残忍、天真于一身的迷人气质。如果生逢其时,他本来可以像德帕迪厄那样成为令妇女既崇拜又恐惧的电影明星。

在这里两组完全对立的形容词——“明朗”和“天真”、“残忍”和“恐惧”,居然毫无违和感地融合在一起。

我一向认为青春是美丽的,而青少年是残忍的,这是天性,因为不懂痛,不懂苦。

《芳华》也正是这样一个故事,但《芳华》中的残忍更多是冰凉的刻薄,没有沸腾的热血。

《动物凶猛》,则陡然把这热血沸腾的一面拿到你面前,但是我并未感到任何的不舒服,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这是真实的青春,与时代无关,这是我经历过的青春,我的同学们经历过的青春。

在朋友义气、打架斗殴之外,“拍女孩”(泡妞)也是青春热血的重要项目。

男孩们吹嘘自己的光荣战绩,不仅是为了哥们儿的一句佩服,也是为了姑娘们一个赞赏的目光。因此,故事中的“我”常常在用余光留意着于北蓓和米兰的一举一动。

男孩们生活在姑娘们的目光中,姑娘们也同样生活在男孩们的“观看”中。

“我”第一次看到米兰,是她的照片,“她在一幅银框的有机玻璃相架内笑吟吟地望着我”,看到“她的肩膀、大腿及其皮肤的润泽”。

“我”去米兰家找她,她在洗头。“我”敲门,米兰顶着湿漉漉的头发来开门,然后两人聊天,“我”帮她浇水。水池就在屋里。一切在现实生活中自然发生。

你几乎可以想象到这样的镜像,水池在屋外,走廊另一端。“我”敲门后听见米兰的声音从另一边传来,转头看过去,镜头打了大光圈,画面里只剩下楼道中的强光,淹没了所有人和物,如“蒙神召唤”。

就像信徒相信上帝一样,“我”毫不犹疑地跟着心中“女神”的召唤向光的方向走去。一切陡然有了超现实的意味。

小说中展现了青春期男孩拧巴的心理状态,写米兰身材的丰腴,是用贬损的口吻来形容:“像头刮得干干净净的大白猪。”这大白猪的样子,表面上叫“我”讨厌,其实却让“我”移不开眼,只因为它不属于“我”,才惹得“我”直冒酸气。

于是,“我”明知她“曲线毕露,应该说很动人”,却故意只说“傻波依似的”。

对米兰爱慕又不敢、不屑于说出,大男子主义情节,内心明明火热,却自卑得不敢表达,只能采用暴力留下痕迹,青涩原始的感情。

20年的变化触目惊心:当时最帅气最霸道最迷人的小伙子成了商人,他再没有想成为英雄的单纯美梦,他失去了年少时遇见的最迷人的姑娘,他失去了味道不一定香甜却一定最刺激的爱情,他娶了一位平凡的老婆,过着大多数人的生活,他被淹死在暗淡的人群中,从此没有人记得他。

当年名声最差的女孩子成了比实际年龄还要衰老的妇人,从那张苍老的脸上我们知道她之后的日子并不好过,可是她的心比她的容貌老的更快,她无力反抗,静静的顺从。

当年意气风发的强人,谈起少年的往事还在感叹,那些事如今听起来都令人胆战心惊,他回忆起当时最有名的女孩,他曾和她很相熟,他们的关系是个秘密,她消失了,而他不肯说。

20年的光阴已逝,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只不过,也许这些事太珍贵,他想独自一人回忆好多年。

《动物凶猛》像一把刀子,王朔缓缓道来的口吻其实很尖锐,年少的凶猛已不复存在,我们成了软弱的成年人,它是一把极薄的刀子深深扎入你的心脏,很悲伤。

03

书中的故事看似疯狂,却又在读者的年少回忆里,略显真实。

人也是被欲望驱使的动物,它的凶猛可以表现在肢体上,也可以在回忆里释放。

我何曾有一个字是老实的?

怎么办?

这个以真诚的愿望开始述说的故事,经过我巨大、坚韧不拔的努力已变成满纸荒言。我不再敢肯定哪些是真的,哪些又是假的、经过偷梁换柱或者干脆是凭空捏造的。

书中最后部分的老实交代,起到了反高潮的效果,如果“我”没有承认书中几个彰显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情节是虚构的,那这本书与其他青春小说无异。

正是由于这部分,《动物凶猛》才更是一本真实的青春期的小说,谁的少年时代不是在自己虚弱的身体下做着草莽英雄的梦,谁的心上人在梦里不是被自己吸引,死心塌地。

时间的遥远使“我”模糊了青春时期的真实与当年在大脑中幻想多次的场景,反倒是坦诚,让书中顿时现了两种角度,你是英雄,你可以继续为了爱情为了义气打架逞威风,像书中写的那样;你没有那么多故事,也可以把他人的故事按在自己身上,做自己曾经没做过的、没做完的梦。

这样的手法,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远山淡影》颇有相似之处。

就如石黑一雄所说:

我喜欢回忆,是因为回忆是我们审视自己生活的过滤器。回忆模糊不清,就给自我欺骗提供了机会。作为一个作家,我更关心的是人们告诉自己发生了什么,而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

通过一个不可靠叙述者来讲述,又往往以记忆的偏差、迷失为主题,到最后才明白小说和作者的意图。

王朔自称这部小说“是写给同龄人看的,但恐怕感受最深的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成年人,因为王朔把他们在童年、少年时代所经历的隐私、冲动、性幻想、潜意识全曝光了。

评论列表

头像
2024-04-14 23:04:17

情感方面有问题,真的是要找专业的咨询机构

头像
2023-11-23 18:11:39

老师,可以咨询下吗?

头像
2023-10-19 07:10:41

发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还是不回怎么办呢?

头像
2023-07-11 06:07:14

如果发信息,对方就是不回复,还不删微信怎么挽回?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发表评论 (已有4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