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中4种婚恋关系:第1种完美,第2种无奈,第4种浪漫

情感导师 7498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傲慢与偏见》:英国文化与婚恋观的最佳注解

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文学家,出生在英国南部的一个牧师家庭中,有很好的文化教养,12岁就开始写作,美丽的英国乡村和丰富的生活素材,为她的写作带去了诸多灵感。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傲慢与偏见》,就通过英国乡绅和贵族阶层的4种不同的婚恋关系,向我们展示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的婚恋观和社会文化,也展示了她对于婚姻观念的独特思考和创作方面的才华。

美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埃蒙德·威尔逊认为:

最近一百多年来,“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 几乎所有作家的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汀经久不衰。”

《傲慢与偏见》中4种婚恋关系:第1种完美,第2种无奈,第4种浪漫

可见简奥斯汀在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电影《傲慢与偏见》海报

这部《傲慢与偏见》,就是英国社会乡村文化与婚恋文化的一个最佳注释。

我们知道,艺术的表达往往是现实生活的一种折射。那么今天,我们就从《傲慢与偏见》中的4起婚姻关系,来看一下简奥斯汀婚姻观究竟是什么。

在这篇文章中,你将会看到:这4种婚姻形式分别代表了简·奥斯汀的哪些观念?在当时的社会制度和背景下,她为何为形成这种婚恋观?简奥斯汀本人,又是如何践行的她的观念的呢?

01 对美好传统婚姻的祝福:简与宾利

简是中产阶级班内特家的长女,也是女主伊丽莎白的姐姐。她温和善良,长相出众,是许多人心目中的理想偶像。除了出身是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她的教养和举止完全可以够得上贵族淑女的标准。

简&宾利

在一场社交舞会当中,简认识了青年才俊宾利。宾利一家是新兴的贵族,通过商业起家,也是众多女性心目中的理想对象。

两个人一见钟情。但由于简的过于矜持克制和宾利的优柔寡断和软弱,这段美好的感情经历了波折。不过最后在达西的帮助和二人的努力之下,这段美好的姻缘还是走向了一个幸福的结局。

要想了解为何简·奥斯汀对于这段婚姻是祝福和赞赏的,我们需要了解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婚约习俗:

当时的英国社会对于女性的婚姻地位有两个社会习俗:一是如果长女不出席社交场所,不出嫁,那么后面的女儿就不能社交和出嫁;二是在“男权社会”之下,只有儿子才能够继承财产,女儿则不能。

所以,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女儿后半生能找到好的归属,班内德夫人——也就是简和伊丽莎白的母亲,一眼就相中了这个未来的“金龟婿”。

虽然简·奥斯汀没有直接表达她的观念,但是从这段婚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的观念之一,就是是幸福的婚姻一定具备两个方面,一是很好的感情基础,爱情至上;二是要有一定的物质保障。

简是伊丽莎白最爱的姐姐,自然也符合她内心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最终向往。

我们还知道,简·奥斯汀本人就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基础,这也影响了她的婚姻和择偶的观念,她对姐姐简的婚姻的祝福也可以印证这一点。但是我们后面还会继续看到,物质并非唯一的要素,只是幸福婚姻的基础。

02 对因利益而结合的婚姻的同情: 夏洛特与柯林斯

柯林斯是伊丽莎白的远方亲戚,自命不凡,长相一般,阿谀奉承,并且巴结上了贵族凯瑟琳夫人,还谋得了一个牧师的职位。

牧师柯林斯与凯瑟琳夫人

在当时的英国,宗教是一切精神生活的核心,牧师的社会地位非常之高,收入也很可观。

贵族阶层的代表凯瑟琳夫人对他说:

“柯林斯先生,你该结婚了,像你这样的牧师应该结婚”。

于是,为了满足贵族夫人的期待,能继承班内特家族的财产,他向伊利莎白求婚,不过遭到了拒绝。

不过,这并没有什么,因为在柯林斯眼里,婚姻不过是一种外壳,一种形式,无关乎感情。

所以他转身便向没落贵族的小姐夏洛特求婚。

已经27岁的夏洛特是一个没落贵族家的小姐,也是一个婚姻的牺牲品。

没落贵族夏洛特小姐

她是当时英国众多中产阶级家庭的年轻女性的一个代表,没有社会地位,没有赚钱能力,也没有美貌和智慧,在当时的世俗观念和各种制度的约束之下,他们只能选择依附于一个男性,依附于婚姻,来取得一定的物质保障。

同时为,也为了不耽误妹妹们结婚,照顾家族的脸面,夏洛特接受了牧师的求婚。

但是他们的婚姻是没有感情基础的,夏洛特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后半生找一个依靠。

两个人都是为了求得各自的利益而结婚,是一种因利益而结合的比较理性的婚姻。

对于这种因利益而相互结合,但是却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婚姻,简·奥斯汀是持一种同情的态度。她借用夏洛特之口,说出了这种婚姻的悲剧所在。

夏洛特对伊丽莎白说:

“只要能忘掉柯林斯现实,这个大房子还是很好的。”

也就是说,在简奥斯汀的婚姻观念里,完美的婚姻除了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做保障,还要有深厚的感情基础,而且这种感情还必须是纯粹的、赤城的。

03 对欲望与冲动的悲剧婚姻的鄙夷:莉迪亚与威科姆

莉迪亚是班内德夫妇最小的女儿,爱慕虚荣,且幼稚轻浮。她与劣迹斑斑、嗜赌成性、私生活不检点但是长相俊美的士兵恋爱,并且与他私奔。

后来贵族达西,也就是小说的男主角出面,帮他们偿还了部分债务,并且给他们完婚,这才保住了班内德一家的颜面。

莉迪亚与威科姆

毕竟,在当时的西方社会,血统、地位、尊严,还是非常重要的。

婚后不久,两个冲动的人激情退去,钱也花得差不多,可二人又都不思进取,被欲望绑架,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威科姆也渐渐对莉迪亚失去了兴趣,二人的婚姻注定走向一个悲惨的结局。

简奥斯汀对于这一段婚恋的描写,体现了她对于冲动、无知、而又不负责任的婚姻的鄙视。她认为,好的婚姻应当是两个人互相负责,而不是浅薄地去追求一时的欲望和快乐。

所以,在简·奥斯汀看来,只有金钱没有爱情的婚姻固然是不可取的,但是,完全不考虑经济问题,仅凭一时的快乐和欲望的婚姻也是不明智,甚至是愚蠢可笑的。

04 对自主自由婚姻的推崇和向往:伊丽莎白与达西

伊丽莎白与达西的故事,是简奥斯汀对于完美爱情与婚姻的最佳注解。

两个人一见面,达西身上的贵族特性——傲慢、倔强就给伊丽莎白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

达西对于伊丽莎白的评价是:“她的长相还过得去,不过还没有漂亮到打动我的心”。

这对于自尊心极强、自我意识已经觉醒的伊丽莎白无疑是一种伤害,也为后面对达西造成种种误解埋下了伏笔。

在后面不断的接触之中,伊丽莎白与达西之间了解的更多,达西被她的智慧和果敢的性格所打动,于是不顾家族里面凯瑟琳夫人的阻挠和反对,去向伊丽莎白求婚;而伊丽莎白也渐渐地了解了达西为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所做的一切,放下了偏见,二人最终相互陪伴,步入了幸福婚姻的殿堂。

对于这段感情故事的大幅描写,是简垫奥斯汀婚姻观的终极体现:即爱情与婚姻应当是自由的,是以深厚的感情为基础,但同时又保有两个人的自尊和自主;真正的爱情与婚姻,应当勇于打破阶层的固化,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

简·奥斯汀将19世纪初英国女性意识的觉醒放到了伊丽莎白的身上,而她与贵族达西的结合,不仅仅是代表了两个人的意愿,更是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女性意识的觉醒,反映了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和融合,也打破了当时传统女性的婚姻观和道德观。

伊丽莎白与达西

05 总结:4种婚恋观形成的社会基础

通过简·奥斯汀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傲慢与偏见》中对于各种人物和事件的描写,我们可以梳理出她的婚姻观形成的一些社会文化基础。

从在经济和物质条件的层面来说,当时的英国正处在工作革命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催生了以宾利一家为代表的新兴的资产阶级,而女性们也从一个围绕着家庭运转的角色,逐步被推到了外面的世界。

从社会文化习俗的层面来说,虽然班内德一家还严守着“男尊女卑”的价值观,但伊丽莎白的觉醒和莉迪亚的出走,也说明当时的社会秩序已经慢慢开始松动,“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虽然还在影响着人们的择偶选择(比如柯斯林和夏洛特),但越来越多的人也正在冲破这种束缚,去追求真正的恋爱和婚姻的自由,就像伊丽莎白与达西。

而现实中的简·奥斯汀,始终崇尚感情基础至上,物质基础其次。所以,虽然她曾经与富家子弟有过一段美好的感情,但因为她对于爱情和婚姻的完美苛刻,这段感情也是无疾而终,直到她四十一岁去世,依然是独身一人。

写在最后

爱情和婚姻是人们永恒的话题。在《傲慢与偏见》当中,简·奥斯汀用写实主义和反讽的手法,对她的婚姻观念做了充分的展示。她的追求自主、自尊和自爱的观念,以及婚姻一定要建立在一定的感情基础和物质基础之上的观念,不仅在当时的英国具有很深的意义,即使是在当今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评论列表

头像
2024-01-04 05:01:29

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往往忽略了感情的经营,适当的情感咨询还是有必要的,特别是像你们这样专业的机构

头像
2023-09-18 23:09:11

被拉黑了,还有希望么?

头像
2023-08-05 18:08:41

发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还是不回怎么办呢?

头像
2023-06-15 18:06:04

求助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发表评论 (已有4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