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外情(婚外恋)终极解答系列: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对象发生的一场错误的爱情

情感导师 5697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慧剑斩情执,看破爱情虚假的愉悦,看破爱情的真相----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婚外恋就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对象发生的一场错误的爱情。)金末元初著名诗人元好问有一千古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原来,他在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亦,其一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余(元好问)因买得之,葬于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并做《雁丘词》。大雁都为情而死,人类更是感情动物啊,爱情被美化为艺术永恒的主题。那么,爱情的真相是什么呢?其实佛陀早已告诉我们,《四十二章经》云: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火之患。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1、爱情的生理科学分析男女第一次渴望对方的时候,会分泌所谓的性荷尔蒙的睾丸素和雌激素,当这个渴望持续进而坠入情网的时候,会分泌多巴胺和羟色胺,羟色胺是男女相爱最重要的化学物质,它会让一个人暂时失去理智。如果到了下一个阶段,男女因为关系持续而渴望更加亲密,进而发展性爱或结婚。这时候大脑会分泌出催产素和垂体后叶荷尔蒙,催产素不只是在男女发生情爱关系,甚至在母亲喂乳时也会分泌出来。而且研究发现对女性而言,母爱和爱情是一样的。更有趣的就是羟色胺,会让一个人看不清楚对方的缺点,因此让爱情变得很盲目。那些荷尔蒙维持高浓度的时间是一年半左右,最长也就二年。

一位美国医疗心理学家这样描述人在恋爱时脑中电化学活动的过程:在柔和的烛光里,男子望着女子(按:无始劫以来的贪欲习气和非理作意),丘脑下部的神经活动受到突然激发(业力本能,心身互动?),神奇的爱情物质(多巴胺等)大量产生,并随血液循环流遍全身,引起飘飘欲仙的感觉;女性也一样,脑细胞发生同样的电化学活动过程,于是两颗心激发出炽热的爱情火花。当然,这样的词句比起文学家的描写不知枯燥到何种程度,但它却更真实,更接近于爱情的本质。原来,男人和女人各自把所梦想的对象特征储存于大脑之中,就像把数据储存于软盘中一样,称之为‚爱之图‛。这张图最早由父母勾画,并不断受到外界因素的修正与补充。年龄越大,图像越具体,由于某种契机而第一次目光相触时,眼睛就捕捉到对方身高、体形、眼神、发色、发型、风度以及服饰等信息,以每小时400多千米的速度,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对方特征与所储存的图像越是相吻合,大脑产生的信息就越强烈(按:贪欲习气和非理作意在发生作用),体内的‚化学工厂‛便开足马力产生大量兴奋物质(这是人类的一种业力,一种本能,本来如此吧?),在脑中形成一种幸福激素,引起诸如心跳加快、手心出汗、颜面发红等变化,心中激情涌荡,即‚一见钟情‛(即强烈的爱的感觉-----空前的归宿感和极度的愉悦感)。

研究表明,‚爱之图‛的细致与独特是其他人难以理解的。当然,生活中的配偶与‚爱之图‛并非完全一样,但人们总是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众里寻他千百度‛,这就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恋爱过程,有人形象地喻之为‚苦旅‛,确是如此。男女之情产生于无始以来的贪欲和业力。人的心和身是互相影响的,但心为主要。‛(编者按:多巴胺等的产生是贪欲妄想的需要,一切唯心造,是贪欲妄想累积的业力制造出来的,是我们情执越染越深的必然结果,它反过来又加深这种情执,也是一种心理、生理的条件反舐。如同父子关系,没有父亲则不会有儿子,没有儿子,父亲就会没有很多的快乐,互相作用。)

婚外情(婚外恋)终极解答系列: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对象发生的一场错误的爱情

2、看破爱情的本质,不过如此***作为爱情的主动者而言:---就是爱自己一位居士对爱情有着这样深刻的领悟----原来,我们自认为恋爱了,爱上了外面的某个人,其实我们并非真的爱上了外面的某一个人,其实我们爱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爱的是自己心灵中的一个影子,一个理想的影子,幻想的影子。(按:这影子应该是自我的一种投舐。)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理想和追求,把这些喜好、理想和追求集中起来,形成了一个幻想的影子,一旦碰到一个条件与这个幻影相似的人,就不由自主把这个幻影套在这个人的身上,认为这就是我们苦苦追寻的爱人!拼死拼活的去爱这个人,追求这个人。

其实我们爱的是自己心灵中的幻影,这就是为什么爱情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经不起变化的考验的理由所在。因为我们心中的那个理想的幻影在不断地变,随着时间、年龄、阅历、文化、修养、条件、环境、习惯在不断地改变。我明白了,我心中的那个爱情,不过是这样一个误会,而所有的爱情都是这样的一个误会。从另一角度看,众生无始劫轮回以来,贪爱坚固,碰到一个心仪的异性,其相貌、性格、气质、修养、精神、心灵等打动了自己,就想占有,以满足自己的贪欲,实质上众生爱的对象究竟来说是爱自己!为什么有人会为情人牺牲呢?因为他本人极其多情,爱情人实质上是爱上了‚爱情‚的感觉,这迷人的感觉让你失去了理智,这感觉极大地满足了你的贪欲,你自己获得了极大的快乐,这感觉和舌头品尝美味的乐受没什么区别,所以说爱的究竟还是你自己!这乐受,是因非理作意和贪欲习气而产生的,是虚假的,所以南怀瑾先生说,人一辈子就是自己骗自己玩。真正的爱,是无缘大爱,同体大悲,是没有自己的奉献!执着于自己,所以众生灵魂深处究竟来说是孤独的。看透爱情就是贪欲,就是爱自己,这真相确实让人失望啊!你心中爱的这个人,绝对和现实中的那个人有差距,被美化了,被处理过了,成为渴望追求完美的代号和载体。

实际上你总有一天会发现:她没有你想象中的那般美丽!她还有很多不好的习气,她还会给你带来无尽的麻烦,而且她还在一天天地变老!现实中的她只是一个外缘,投舐到你的大脑中,成为你所需要的形象。其实是你的妄想制造的完美,愉悦也是你自己大脑制造出来的,是你的需要,你的喜欢,一切都是从你出发的,满足你的要求,使你自己快乐,没有你就没有她,我执是根本,所以你爱的人永远是你自己!***作为爱情的被动者而言:---我执被极大满足(我执,佛教中指对一切有形和无形事物的执着。)凡夫都是有我执的,一般的小人物,随时有人观察你的脸色、等着满足你的需求,大家都只是芸芸众生而已,那么这个时候,由于业力的推送,人群中冒出一个人来,他(她)格外地欣赏你、在乎你,盛赞你是多么地与众不同,如鹤立鸡群,如明月处星;你的容貌多么美丽,你的心地多么善良,你的性情多么温柔;你多么有才情,多么能干,多么优秀,等等等等,千好万好,数之不足--总之,在此时,万千人中,我眼中只有君一人而已--遭逢这种情况,如果不是因缘不偶,作为凡夫,你的‚我执‛便被这一切深深地陶醉了,感到一种分外的愉悦。于是你怀着一种类似于被伯乐发现了千里马的心情,投桃报李,对这个‚独具慧眼‛的人刮目相看,青眼有加,二人彼此发掘,彼此欣赏,遂成其姻好。

读罢上述过程,你看出来了吗?除了前世的业力的作用之外,一般情况下,双方总是有一个人先爱上另一个人,不遗余力地满足对方的我执;对方受到感动,又反过来去满足追求自己的人的我执。对于追求者来说,他的投入是要求回报的,也就是说,我先满足了你的我执,之后你也要满足我的我执。如果不满足会怎么样呢?他(她)就会痛苦不堪,甚至因爱生恨;而对于被追求者来说,则是我爱你,是因为你爱我,你令我的我执感到愉悦。实质上被追求者爱的是什么呢?是他(她)自己。自己的我执得到充分满足时候的陶醉感觉,就是爱情的感觉。(按:我执被极大的满足,其中蕴含着:被肯定感、征服感、成就感、价值感、胜利感、陶醉感,因此非常愉悦,难以抵挡。但是,这种邪淫激情的燃烧,一定会猛烈消耗寿命、官位、富贵等珍贵的福报,因此只有坚决远离,才能保全。。。。。)由此可见,爱情和婚姻的男女主角相处的过程,就是两个人的我执此消彼长的过程,是两个人我执的一种游戏。爱情就是众生的一种迷惑颠倒。

由于恋爱者所执取的对境,是自己能取心识中的爱染相,所以,所谓的‚爱情‛就是恋爱者本人的一种强烈的我执与我爱,它是恋爱者,或恋爱双方对对方我执最大限度满足的表现。简单说,恋爱者执著所爱的是他自己,是对自己的满足。这种一个个体对另一个异性个体的精神依恋和肉体贪著,是我们无始以来的生死无明,爱情本身是贪嗔痴的产物,是生死轮回的因、轮回的果。正是有了‚爱‛这种业力,才感召人有了‚有、取‛,从此才有了‚生‛,有了死,轮回流转的种子就这样在我们的阿赖耶识中,生生世世不断染污而深深种埋下了,并难以清净。由于能取的心识和所取的对境本来皆空,因此,爱情是虚幻的。它是一种有为法,必定要受到无常法则的支配,因缘聚则有,因缘散则无,执著就是痛苦的根源。美丽的爱情、幸福的婚姻,不过是业障凡夫自己妄想心识制造的幻影罢了,其本性皆空,终不可得,世上根本没有永恒的爱情。想戒除婚外恋这样的邪淫?相信看完这段真实的故事你定会改变。情的产生是因为贪爱,有贪爱故有执著,因执取而想占有,因拥有故不知不觉想掌控对方,因不能如己所愿,故疑心起、妒心起、嗔心起、无明起,故开始争执、吵闹、互不信任、彼此伤害、粗暴动手、甚至要摧毁对方、更可怕的是想同归于尽。

***爱情的无常看了电影《梅兰芳》,世人感叹梅兰芳和孟小冬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啊,多么令人艳羡的爱情啊。然而也只能维持几年而已。孟小冬与梅兰芳那段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至今仍令人们扼腕叹息、唏嘘不已。而孟小冬在与梅兰芳分手后,坚决与他再无来往,可谓恩断义绝。孟甚至甩下一句,‚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多年之后,孟小冬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只是一切都过去了‛。爱情也是一种无常,缘尽则灭。在传统的文化中,文人们总将情爱描述得十分地美好、浪漫,事实上,以佛法的角度来看,并没有永恒不变的爱情,所谓‚永恒的爱情‛完全是出于文人们浪漫的想像。究竟什么是‚爱情‛呢?爱情就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非常强烈的喜爱与执著,而且这种喜爱是主观的。但因两个人的成长背景不同,在交往的过程中,双方彼此的认知及情感必定会有所改变,如果两人改变的方向不同,那么这段爱情就会变质与褪色。原本爱情就是变化无常,所以如果执著愈深,痛苦就愈。包括我们所憧憬的爱情、心仪之人,也不是永恒的,亦是不断的在变化,有缘起之时,就终有缘灭之时。

3、爱情的运动规律:男人的情感是抛物线状,来的快,突突的直线上升,到达了顶点之后,开始消退。女人的感情是直线状,慢慢的上升,螺旋式的上升,时间越久感情越深。男女的不同造成了爱的悲剧,男人总是跟着感觉,爱的时候死去活来,烦的时候也是不胜其烦。女人付出了爱得到的有了差别,总要唠叨,总要完美,总要愤怒,矛盾便产生了。唠叨更让男人心烦,让男人想要逃避,想要躲开这一切。这时候爱情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无可奈何,重复着那老套的故事。女人的悲哀在于以为爱情是天长地久的,以为爱了就是永远,以为爱了就是永恒。可是婚外的爱情没有家庭和亲情做基础是多么的脆弱。以为所爱非人,原来天下的男人都是这样的无情,世界末日即将到来。当自己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勇敢爱的时候却得到这个结果,真是悲哀,有的女人回归家庭,重新做个贤妻良母。有的女人不服输,以为这只是个案,头破血流地准备开拓第二春。当一个人被情爱所困时,开始如春天,一切尽是美好的;接著就是夏天,常常争执不断;再来便是秋天,渐渐冷淡起来;最后则是冬天,结束这段感情。但此情还会继续延续,再找下一位重蹈覆辙;因为冬天之后,春天仍旧再来,依此周而复始。这就是众生于爱欲之河,生死轮回的主因。

4、爱情的六个特性(1)、有待。谓爱的需求必须依赖一定的条件。如称心可意的对象、得到对方的回爱,方能满足。但你爱他(她)不一定他(她)就爱你,得不到回爱的单恋是一种苦刑。即双方互爱,也多有因家庭、社会等原因而不能遂愿者,这对双方会成为最大的不幸。痴男怨女,情天恨海,演不完恩恩怨怨,所谓费长房缩不尽相思地,女娲氏补不完离恨天。‛元好问曲云:‚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古来有情人不成眷属而杀身殉情者,不知有几何。

(2)、无常。爱既然依赖一定的条件才会有,便具有一切因缘所生有为法必然无常坏灭的本性,既有男欢女爱,必有爱别离苦,纵有情人终成眷属,也免不了争吵、情变失恋及生离死别之苦,山盟海誓‚爱你到永远‛,到头来没有不分手的。《长阿含经》卷三佛谓‚恩爱无常,合会有离‛。《佛说五无反复经》云:我之夫妇,譬如飞鸟,暮栖高树,同共止宿,须臾之间,及明早起,各自飞去,行求以食。有缘则合,无缘则离。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情变之事,历来习见不鲜,当今更为普遍。专家说:人类大脑中激发爱情的化学物质,在男女结合36个月之后便会耗尽。男子的情欲尤其具有冲动性、不稳定性。当今西方国家,两对情人中,就有一对分手,台湾的离婚率也已超过三分之一。

(3)、增长。谓贪爱会像植物生长一样生长、繁殖、增多,并产生种子,形成难以摆脱的贪爱习气。《长阿含经》卷三佛谓,恋着恩爱,无有知足。《生经》卷一佛言:设习爱欲事,恩爱转增长,譬如饮咸水,终不能止渴。贪爱的满足,也如饮酒吸毒,会形成对所爱者强烈的依赖性,失去各自的独立性,并对对方的爱永远也不感满足。

(4)、生苦。谓贪爱必然产生痛苦。《中阿含经》卷五九《爱生经》佛言:若爱生时,便生愁戚啼哭、忧苦烦惋、懊恼。哪对爱侣、夫妻,也免不了因爱而思念、怨恨、猜疑、误会、忧虑、焦急、悲伤等苦,有人将爱情比喻为一颗酸、甜、苦、辣诸味俱备的怪味豆。

(5)、生憎。谓贪爱能甚至必然产生与之相反的憎恨。南传《增支部》经有云:爱可生爱,亦可生憎;憎能生爱,亦能生憎。《维摩经僧肇注》说‚有所爱必有所憎‛。爱情心理学发现:相爱者之间的嫉恨与爱情的深度成正比。情人之间,爱得越是深,在悖逆、情变时也就恨得越深,由此而发生的情杀案件时有所闻。情人们往往称对方为‚怨家‛,意味与爱同时有一种难以摆脱的怨仇心理。星云大师《谈情说爱》说:爱与恨是对难兄难弟,几乎常形影不离,爱得不好,会成为恨。爱憎之间的这种滑稽的互变关系,乃由‚凡有对法不相舍离‛(互为矛盾对立关系的双方不得相离)的缘起法则所决定。爱、憎既然是对立面的统一,便互相依存不得分离,爱不得回报、满足时,便会转化为恨。

(6)、非自在。谓不由自己作主,其力量非常巨大。男女之间的爱情,多被一种外在的力量所驱迫,类似心理疾病中的强迫症,属南传佛教所谓‚异熟心‛,只好解释为宿世的业报,情人们往往称对方为‚前世的怨家‛,或称所恋的女子‚是你前世的妈‛。恋爱中人不由自主的被对方吸引,会出现近于幻觉性的思念情绪,心灵颤栗、恐慌、羞涩、急盼,陷入强烈的、无理智的恍惚中。失恋时则不由自主地痛苦、失眠、忿恨。正如许地山《覆诵幼》感叹:‚是爱是憎,本容不得你做主。

‛5、爱情的智慧爱之所以成为有害的贪爱,根子并不在‚爱‛而在‚贪‛——以妄认的自我和我所为中心的占有欲,亦即私欲。爱情专家们一致强调:爱是付出,是让对方幸福,将爱情给予对方,比向对方索讨爱情使自己更感欢欣。突破自我中心立场、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不分你我地考虑双方的幸福,乃爱情成熟的表现,超越自我中心立场的付出、奉献甚至为对方作出牺牲,是爱情发展的最高层次。这种高尚的爱情颇接近佛法所谓‚法爱‛的精神,若以佛法的般若智慧为导,可以作为转贪爱为菩提、即爱情婚姻而解脱之道。

星云大师《爱的真谛》说:真正的爱是双向的,真正的爱是要成全对方、祝福对方,爱不是占有,而是奉献。针对在家居士,对于爱情,佛法没有简单地加以否定,而是教你认清一切事物的实相;当你真正体悟到一切事物属于缘起性空的本来面目,你就知道怎样看待一切事物了;这是佛法上所讲的‚智慧‛。因此佛教的修行没有要我们放弃爱情,而是以智慧正视爱情,而放下爱情的执著,也就是说以健康的态度分享爱情,不痴迷于爱情,当失去爱情或是爱的对象时,也能以健康的态度面对,不致失去理性,伤心得死去活来。一般人可能会说爱情是盲目的,哪能保持健康的爱情;以健康的态度面对失去的爱情,不是很冷淡无情,不像爱情了吗?正因佛法教我们健康的爱情观,可避免盲目的爱情所带来的伤害,所以说佛教对于爱情,看似无情却有情。

所以对这些色受想行识等身心的现象,要认识其因缘,不要执著,这也就是‚智慧‛;从心性上彻底明了之后,自然从根本上断绝情欲;否则光用压抑的作法,是很痛苦很难消受的,而且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大乘佛教的修行课程与目标是,心中有爱有情,但没有情执,而把爱与情扩大为大爱,也就是‚慈悲‛,‚慈‛就是予人快乐,‚悲‛就是拔人痛苦;而且是不限对象的,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也就是说我与有情众生是一体的,不管有缘无缘,我对待一切众生平等、慈悲。佛教主张:‚以智化情‛、‚以慈作情‛、‚以法范情‛、‚以德导情‛,亦即用理智来净化感情、用慈悲来运作感情、用礼法来规范感情、用道德来引导感情。把自私占有的感情,转化成无私的道情法爱;把有选择、有差别的情爱,净化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奉献,这样的情感生活才能更丰富,更隽永。

6、堪破淫欲爱情的幻觉《中观四百论句义明镜论》:‚异生即随业流转各趣而不定生处的众生。在异生位中,没有任何真实的乐,因而无有可以障蔽或说压伏真实痛苦使之不现行的力量。‛淫欲也是如此,试想一下,如果你一直维持淫欲状态,用不了多久你就会索然无味甚至虚脱而亡,但为什么我们会如此热衷淫欲呢?其实不过是身心无始以来形成的能量习气的惯性无明运动而也,用两个人身体的研磨交合产生的眩晕迷失感暂时替代了一个人独处的无聊缺憾的痛苦,交合升起的感觉有别于独处,我们就觉得很舒服,其实是一时的新鲜幻觉而也,都是无常变迁的,其本质也是痛苦的,所以会有那么多婚外情,那些曾经给了我们自以为是极乐的异性已经不再有吸引力,不再让你感觉快乐,为什么这样?这充分说明了你原来的感受是错觉,是昏聩无明的。

一个在别人那里或许被视为黄脸婆的异性在你这里却如获至宝,为什么?虚妄轮转的新鲜的愚痴的感觉和冲动在操作罢了。如果我们的身心没有那种因对异性的贪欲和占有而形成的压迫痛苦的话,我们也就不需通过占有获得的虚幻快感来代替。所以‚菩萨见欲,如避火坑‛。并且你也能发现,在你没有欲望的时候(特别是刚刚舐精过后)拨弄你的下体,你会感到很不舒服,很痛苦,这时你也不会觉得异性有什么吸引力,甚至觉得厌烦!可见我们被吸引,是因为我们一时之需的错误判断,对方并不具备能够永远吸引我们的不变的实质。我们所做的曾经快乐的事情也并非能让我们永远快乐!它也会让我们变成痛苦。快乐和痛苦只是一体两面,随时在相互转化,当你升起快乐的时候,你要知道,痛苦迟早会来,反之亦然。所以要想没有痛苦,也不要去追逐虚妄的快乐,它们不过是孪生兄弟罢了!都没有实质,都是幻觉,离开它们,回归真实,‚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相非相,即见如来‛。我们都被感觉所骗,不停的追逐无常幻相,浪费了无价宝的人身,痛失了获得真正快乐的机会和智慧。世间快乐的本质‚无非也是以新苦代替旧苦,以麻醉或欺骗自己,让自己得到一种虚幻的安乐感受而已。

‛所有的快乐都是经不起观察的,如果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我们生活的世间原来真的是一刻都没法待下去,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痛苦中,《金光明最胜王经》称我们这个世界为‚纯极苦蕴‛;《法华经》说三界如火宅,当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有几个人真正认识到了这句话背后的血腥和真正的意义呢?爱情毕竟以具有渴爱性、占有欲的性爱为基础,故难免带有或多或少的污染性。佛典中一般将夫妻之间的爱归于贪爱,如《俱舍论》卷四云:‚有染谓贪,如爱妻子等‛。贪爱,终以我爱为本,一般来说不超出‚因为跟他(她)在一起使我感到快乐幸福,所以我爱他(她)‛的圈套。爱别人的实质和前提是爱自己。爱对方,无不是想得到对方的回爱,以驱除自己的孤独寂寞感,发泄自己的爱欲、性欲。

但丁语云:‚爱情不允许任何被爱的人不爱。‛恩格斯说,性爱从本质上来说是自私的、排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指出:通常所说‚我爱你‛这句话的背后,其实是‚我需要你,我要占有你,你必须爱我……‛,虽然在说爱,这爱实在是一种暴力。综上所述,爱情是激素的生理反应,是无常迅速,是妄念的虚幻,是卑劣的淫欲,是一种主观自我的感觉,是爱心中的影子,就是爱自己!-------是一种虚假不可靠的愉悦!!!是妄想执著制造的假象!放下吧!!!

评论列表

头像
2024-02-04 11:02:34

在你们这里学到很多爱情观和人生观。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头像
2024-01-13 15:01:06

求助

头像
2023-12-23 16:12:04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头像
2023-06-30 04:06:25

发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还是不回怎么办呢?

 添加导师微信MurieL0304

获取更多爱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复技巧 恋爱脱单干货

发表评论 (已有4条评论)